查看原文
其他

太极拳推手心得连载(九)(十)——内家禅影

2016-09-14 乐享太极俱乐部

内家禅影之太极拳推手心得合集(九)回归细腻 

眨眼之间,我和老师学推手快两年了。今天,我终于开始学四正手了。两年来,我就是练了一个“随便”而已。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随便,却让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。


我的老师说,学推手就像学游泳似的,你先得让自己在水里能自如得飘起来,不至于沉下去才行,这时才会有学会蛙泳蝶泳的可能。


练太极拳也是这样,四正手只是前辈提供的一个范例,在这个范例里面体会掤捋挤按,可是许多人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,一旦离开了四正手就不会推手了。


而我们的练法就是,先随便来,等你能将任何一手都适应了,自己能不被人推倒了,才开始来研究四正手。从随便推手到规规矩矩的四正手,这时自己的功夫才能上层次。此时的四正手,完全是一种文劲的推手,手上不允许着一丝的外力,也不许有放人的想法。纯粹就是在这种规矩里面,体会和练习太极拳的文劲。将自己的在随便中推手的拙力一点一点的卸掉,这才是真正的步入到推手中太极劲的练习。时间一久,身上的功夫才会更纯更细腻。


因为随便中的推手是一种框架一种基础,而四正手才是真正的精雕细刻的修饰。就像建房子一样,毛胚房建好了,这时才进行屋内的装修。


许多人的太极拳练不出来,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是练四正手,甚至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,一旦碰到一个乱来的,他就不会推了。要知道,四正手只是无数个推手范例动作中的一个范例而已,老前辈把它单独提出来做文劲练习,是因为它最有代表性,练好了它就有希望练好其它的动作。可是它只是所有动作中的一个代表,却不能代替其它所有的动作。实战中的动作瞬息万变,什么形状的动作都会出现,如果你只练了一个四正手,这时你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。


就象练书法一样,可以通过练一个“永”字,来练到汉语文字中的所有笔划,可是如果你只是练一个“永”字,那你一辈子也练不出好书法来。


歌唱家也是这样练出来的,他只有在经历过许多的磨练之后,他才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首歌上练习,甚至是几句歌词上练习。可是,这时并不会影响他的层次和境界。


练太极拳也是这样,在你没有真正推手推出一定的功夫之前,你就练四正手,是没有太大意义的。这时你只是练了一个假手,碰到乱来的你就傻眼了,不会推手的你也制服不了他。但是,在你什么角度的推手都尝试过之后,再来到四正手里面找规矩,那就不同了。因为此时你的功夫已经出来了,什么手你都见过了,你也不必什么手都去适应了,你只要在四正手里面练功就行了,在这里面细心雕琢细心体会就行了。因为你已经从复杂回到了简单。怕就怕,你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手,到最后还是简单的手,你根本就不曾复杂过,那就完了。


四正手是让你在里面找规矩的,在里面修饰毛病填补漏洞的,在里面提高层次上境界的,它起到的是一个画龙点睛让自己的功夫日趋完美的作用。它的作用非常重要,非常关键,但却真不是初学者学的东西。以前的老前辈如果不想教徒弟,一来就教徒弟练四正手,那这个徒弟一辈子也练不出来。把好手了,文文静静地推还行,可是一撒开手随便干就不行了。因为只能在四正手里把人放倒的人不算高手,只有随便怎样都能把人放倒的才是真正的高手。


[题外话 11]

我的老师说,练四正手一定要有高手来带才行,没有基础的学生之间练,一点用处都没有。

因为只有用老师身上的劲道来领你,你才能学到东西。否则,容易推得四楞八角,又笨又拙。那便不是真正的太极劲。自从学了四正手之后,觉得自己的动作自然地就变圆,变细腻了。再回到随便的推手中去,发现原来好多地方都很有漏洞。现在的细腻加上原来的经验,再实战时就觉得更得心应手了。


(未完待续)


内家禅影之太极拳推手心得合集(十)太极拳的柔弱

太极拳之所以强的前提,首先是因为它的柔弱,柔弱到极点才能坚刚到极点。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。甚至还有人在以为:太极拳不是大松大柔的,因为真正松柔了,自己就倒了。于是嘴上说太极拳要松柔,实际上自己根本就不敢松柔。始终还是保持着一份僵力。可是他们没有真正想到: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使得他们的功夫始终都上不了层次。


太极拳本身就是道家功夫,丹道之学,形式不同而已。丹道之学,讲的就是反转乾坤,扭转气极,身上不着一丝气血之力,散落身外的神意才能和功态下产生的内气,融合起来存在丹田变成真正的内劲。


太极拳的刚是因为它柔到底了,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刚。柔的越透,然后才越刚,刚是有前提条件的。可是很多人,自己柔得还不咋的,就开始琢磨怎么刚来了。自以为是地认为,太极拳本来就是刚柔相济的,是一开始就有刚的,于是天天练发力,天天练刚,越发越僵,越发越练不出来。不知道太极拳柔够了才有纯刚。结果,交起手来柔也不如别人柔,刚也不如别人刚。连学了几年散打的人都不敢迎战,迎战就要挨揍,这种例子看到不少。


道家思想讲的柔弱,不是虚弱。虚弱是病态的,衰败的,消亡的。可是柔弱是强大的,发展的,兴旺的,充满勃勃生机的。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,有无限生机,有饱满的元气和旺盛的阳气,为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原动力。婴儿逐渐长大,变成大人,肌肉不断的长成,能量就不断的消耗,阳极而阴,最后死亡。这也是为什么要放弃气血之力即肌肉之力的原因。这种练功方法,不但能减少元阳的消耗,而且还能重新提炼出新的元阳来。


太极拳功夫厉害之处,就在于此。所以好太极拳功夫的首先会是好养生的,两者是有根源上的联系的。很多老前辈学太极拳之前,旧病缠身,一练太极拳身体好了,功夫也出来了,这种例子也是很多。


松柔,就象是一个闸门一样。开始学拳的人闸门会小一些,逐渐松得好了,闸门才越开越大,身上的功夫也是越来越强。直到有一天,身上终于松透了,功夫便出现透空,那时身上的劲道无论是虚灵也好,虚无也好,才会有练出来的可能。相对而言,刚的问题就太小儿科了。


可是,大多数人都不敢真正相信松柔。于是,闸门就关闭了,结果练了一辈子的拳,也只是练了一个假松而已,练了一个僵柔劲而已。发出来的劲,也不会是纯刚的,只是比外家拳松一些而已。毕竟有多松,劲道才能发多刚。


太极拳比的是层次的问题,而不是功夫的问题。层次上不来,下再大的苦功,也只是初级水平。那就像小学生不能毕业一样,下了一辈子的苦功,也只是小学的课本。随便拿一本中学的课本就把他给难倒了。


层次从哪里来?层次从松柔来,只有真正松透了,才能练出高水准的太极拳功夫。


[题外话 12]

柔弱的东西似乎总是有其独特的优势。牙齿比舌头硬,可是牙齿掉光了,舌头却还在;石头比水硬,可是石头还是要被水滴穿。


>>> 转载是一种智慧,分享是一种美德!<<<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!

抱朴守拙,乐享太极乐享生活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